Polygon基本介绍Polygon(前身为 Matic Network)成立于 2017 年,最初旨在解决以太坊扩展性不足的问题。该项目主网于 2020 年年中上线,并在2021 年初宣布项目更名为 Polygon,以进一步拓展项目范围,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可扩展性解决方案。重塑后的 Polygon 支持以太坊的第 2 层扩展技术(如 Plasma、Optimistic Rollups 和 ZK Rollups)及侧链扩展方案(如 PoS 链),致力于为开发者提供多样化的扩展选项,实现高效、灵活的区块链网络构建。
Polygon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高度可扩展的生态系统设计,模块化架构不仅能够降低构建以太坊兼容网络的技术门槛,还可以灵活满足不同项目的个性化需求。目前,Polygon 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扩展解决方案平台之一,为 Web3 应用的广泛采用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
Polygon项目前身为Matic Network(图源:https://www.asiacryptotoday.com/polygon/)
Polygon架构设计Polygon 的架构设计包含四个抽象层,将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划分为不同的逻辑部分,同时这些模块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组合或自定义,以满足不同区块链应用的需求。
首先,以太坊是 Polygon链的基础层,用于实现最终性确认、检查点存储、质押管理以及跨链消息传递等功能。此层是可选的,因为不强制要求基于 Polygon 的链使用它。
其次是安全层,主要作用是通过“验证者即服务”(Validators as a Service)的形式,为需要更高安全性的链提供验证支持,并定期检查任何 Polygon 链的有效性来换取费用。该层通常利用以太坊的矿工作为验证者,并作为与以太坊并行运行的元区块链实现。
下一层是 Polygon 网络层。这是 Polygon 架构中的第一个强制性层,由主权区块链网络组成,每个网络都可以维护以下功能:交易整理、本地共识演算和区块生产。
最后是执行层,也是Polygon 链的核心模块,由执行环境和执行逻辑子层组成,负责将链上交易从指令转换为具体的执行操作,例如更新账户余额、调用智能合约、生成新的链上状态等。
Polygon设计架构(图源:https://finematics.com/polygon-matic-explained/)
争议事件复盘2024年12月13日,Aave Chan Initiative 创始人 Marc Zeller 发起一项社区提案,建议调整 Polygon 上 Aave V2 和 V3 的风险参数,并逐步关闭 Aave 在 Polygon 上的借贷协议,防范潜在的资金风险。此提案迅速引发了 Polygon 和 Aave 团队之间的激烈争论—— Polygon 联合创始人 Sandeep Nailwal 指责 Aave 领导层的行为极具垄断性和反竞争性,不符合 Web3 的协作精神;Aave 创始人 Stani Kulechov 则认为,Polygon 试图通过控诉他人来掩盖自身问题。事实上,本次争议的根源,主要是源于 Polygon 社区此前发布的一项 Pre-PIP 改进提案。
ACI创始人提议防范Polygon上的资金风险(图源:https://governance.aave.com/)
2024 年12月12日,Allez Labs 曾联合 DeFi 协议 Morpho 和 Yearn 起草了一份名为 “Polygon PoS 跨链流动性计划”的 Pre-PIP 改进提案,希望能够利用 PoS 链上的闲置资金,实现收益最大化。根据提案内容,目前 Polygon PoS 跨链桥上约有 13 亿美元的稳定币储备(包括 DAI、USDC 和 USDT),社区建议将这些资金部署到符合 ERC-4626 标准的流动性池中,实现每年创造约 7000 万美元的收益,进一步扩大 Polygon PoS 链和 AggLayer 的 DeFi 生态规模。
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将 DAI 兑换为 Maker 生态的官方收益型代币 sUSDS;将 USDC 和 USDT 存入 Morpho Vaults 以获取收益。除此之外,Allez Labs 将作为风险管理者,Yearn 则在提案框架下担任生态激励计划的管理者,为每个获批资产设立专属的 Polygon 生态 Yearn Vault,并通过利用 Morpho 市场及 sUSDS 策略产生的收益,为拥有 Vault 的存款者提供奖励。
根据 DefiLlama 最新数据显示,Polygon 总 TVL 为 9.3 亿美元,其中 Aave 的 TVL 约为 4.3 亿美元,占比高达 46.2%。相比之下,Yearn Finance 在 Polygon 生态中的 TVL 排名第28位,仅约为 242 万美元。显然,从 Aave 团队的视角来看,该提案实际上是利用 Aave 平台上的资金为其他借贷协议创造收益,而 Aave 本身不仅无法从中获益,还要承担由此带来的资金安全风险。
Polygon 社区早前发布了一项争议提案(图源:https://forum.polygon, 2024.12.12)
目前来看,Allez Labs 与 Morpho 和 Yearn 发起的提案也大概率不会通过,而 Aave 是否会正式撤出 Polygon 生态仍然不确定。如果真的发生,Polygon 上的 TVL 将跌破 6 亿美元,不仅难以支撑 Pre-PIP 改进提案中提到的 10 亿美元资金储备目标,原定的收益生息目标也无法完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多个环节亦会受到冲击(比如治理代币的市场价值、活跃用户数量等)。甚至可预见,这一连锁反应所造成的损失可能远超 7000 万美元,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如果从结果来看,该提案的合理性确实存在不足;但另一方面,双方立场的对立本质上源于各自站在自身用户利益的角度考量。原本的生态合作伙伴走向分歧,反映出潜在的深层次矛盾,或许需要回溯 Polygon 近年来的生态发展路径,才能更全面地揭示这一争端的根本原因。
AAVE 和 Yearn 在 Polygon 上的锁仓总价值对比(图源:Polygon - DefiLlama)
持续升级的生态A. 协议架构升级
2023 年 6 月,Polygon 宣布推出升级方案 Polygon 2.0,旨在通过引入零知识技术驱动的 Layer 2 链网络,并通过创新的跨链协调协议实现统一。该网络设计支持几乎无限数量的链,跨链交互能够在无需额外安全或信任假设的情况下安全且即时地完成,以建立长期去中心化的治理。
随着 Polygon 2.0 的推进,原生代币从 MATIC 升级为 POL。POL 被设计为第三代原生资产,即超生产力Token,允许持有者验证任意数量的链,而不会牺牲安全性,并在每条链上执行多种角色,比如生成零知识证明和参与数据可用性委员会 (DAC),旨在为验证者提供多重激励。
B. 治理机制创新
2023年7月,Polygon Labs 提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治理框架,旨在实现所有 Polygon 协议和生态系统的去中心化所有权与决策体系。该框架明确了三大治理支柱:核心协议治理、系统智能合约治理和社区资金治理。同时,框架还引入了多项创新机制,包括“生态委员会”,主要负责系统智能合约的升级和维护,社区资金治理则致力于为有潜力的生态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C. 技术与产品布局
在扩展业务版图方面,Polygon 多次引领技术创新、拓展产品布局,致力于推动零知识技术的发展。例如,2024年7月,Polygon 发布了 ZK 证明系统工具包 Plonky3,该工具具备在主权链网络中统一流动性的能力;随后在2024年10月,Polygon 又推出了实现其多链网络愿景的重要组件 AggLayer,通过聚合链间流动性,吸引更多开发者和项目加入其生态系统。
最引人注目的,是基于 Polygon 的去中心化预测市场 Polymarket,其在2024 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的表现尤为亮眼,凭借对选举结果的精准预测,吸引共超过 37 亿美元的投注额,成为链上预测市场的标杆案例,体现了 Polygon 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和生态布局上的综合实力。
2024年 Polymarket增长趋势(图源:https://www.bitget.com)
趋于低迷的现状如前文所属,Polygon 专注于技术创新,特别是在零知识证明方面,在市场中有其独特地位,以底层架构的搭建和技术升级来驱动项目,逻辑上本无可厚非。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非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已难以成为项目的核心优势,因此对于像 Polygon 这样执着于技术创新,或希望通过整合重塑品牌的老牌公链而言,无疑是一种适应性不足。
如今,最能吸引用户的往往是项目的收益分润机制,Polygon 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并试图推动相关改进,但受到生态内项目资源有限的制约,其进展仍显乏力。就链上数据来看,Polygon 每日产生的交易费用仅数万美元,其收入规模很难激发用户兴趣。如此,Polygon 社区才开始提议一些有风险的治理方案,试图提高平台收益。然而,此类举措在推动生态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争议,比如引发了前述 Aave 的公开指责,以及近期 Lido 等生态伙伴的相继退出。
近一年POL代币价格走势(图源: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polygon/)
Polygon 生态最繁荣的时期出现在 2021 年 6 月,当时 TVL 总量高达 92.4 亿美元,是当前水平的 10 倍。随着时间推移,Polygon 的 TVL 曲线持续下滑。从 2022 年 6 月起,TVL 长期维持在约 13 亿美元的水平;2023 年后,TVL 一度跌破 6 亿美元; 2024 年后,市场有所回暖,但 Polygon 的 TVL 大部分时间仍低于 10 亿美元。截至 2025 年 1 月撰稿时,TVL 为 9.3 亿美元。
当前代币表现同样欠佳,2024 年 3 月至 11 月,POL 代币价格并未跟随比特币等主流资产的上涨趋势,反而持续下跌,全年跌幅约 77%。尽管自 2024 年底以来,价格有所回温,截至撰稿时,POL 价格已反弹至约 0.47 美元,但较于近 3 美元的历史高点,仍需上涨约 6 倍才能追平。
瓶颈与挑战随着加密行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早期通过单一技术优势获得竞争力的模式已难以为继。Polygon 曾凭借“以太坊扩容”这一明确定位获得广泛关注,但随着行业变革步伐的加快,例如以太坊自身的升级(The Merge 和 Danksharding 分片技术)以及 Layer 2 解决方案的多样化,Polygon 的非颠覆性叙事逐渐失去吸引力,缺乏新的市场定位,因而在用户心智中的地位逐步弱化。
其次,Polygon 在收益分润机制方面较其他公链表现不足,导致用户倾向于选择激励更丰厚的平台,加快了用户活跃度的下降。尽管 Polygon 也曾通过 MATIC 代币激励计划吸引开发者部署 DApp 并进行平台引流,但这些计划主要集中于项目初期,缺乏后续的持续性与创新性设计。随着激励力度的逐步减弱,用户在 Polygon 生态中难以获得有吸引力的收益,从而削弱了其投资和持续参与的意愿,导致平台难以维持用户粘性、推动长期生态繁荣。
Polygon PoS活跃地址自2024年中大幅减少(图源:https://polygonscan.com/chart/active-address)
Polygon 作为以太坊的扩容方案,一直试图平衡与以太坊主网的协作关系。然而,随着以太坊技术的不断升级,Polygon 的定位逐渐变得模糊——既需要依托与以太坊的深度协作吸引其用户,又希望通过差异化发展建立自身的独立竞争力。可见,如何重新明确市场定位,正在成为 Polygon 当前亟需解决的新课题,也是焕发项目活力、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契机。
未来破局之道A. 明确市场定位,保持竞争优势
Polygon 的最初愿景是成为以太坊链上首个 Layer 2 解决方案聚合器,构建一个模块化且通用的扩容框架。目前,Polygon 已在零知识证明(ZK)技术领域展开多项布局,包括推出 zkEVM、Polygon Miden、Polygon Zero 和 Polygon Nightfall 等创新产品。展望未来,Polygon 应进一步深化 ZK 技术的研发与落地,同时优化开发者工具,如 Polygon Edge 和 Supernets,降低开发门槛,以吸引更多开发者在其生态中构建应用。这将有助于其保持技术与生态的独特性,并进一步巩固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B. 优化收益分润机制,提升用户粘性
在区块链网络中,收益激励对市场参与者具有极高的吸引力,对于开发者,Polygon 应提供长期支持,包括定期拨款、技术协助和市场推广资源,以吸引更多优质的 DApp 部署在其网络之上。
此外,Polygon 可以借鉴其他公链的成功经验,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收益分润模式,如引入动态收益分润模型,根据用户的活跃度和贡献度分配激励,或分阶段实施激励政策,从而通过持续收益鼓励长期参与。同时,结合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治理模式,赋予用户更多的决策权,例如允许社区共同决定激励分配的优先项目,增强系统用户的粘性和参与感。
C. 深化生态合作,增强网络效应
在 DeFi 领域,Polygon 应继续深化与 Uniswap、Aave 等头部项目的合作,作为生态核心应用,不仅有助于巩固其在 DeFi 赛道的优势,还能吸引更多新用户和开发者加入生态。同时,积极推动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布局,探索更多高增长领域。以去年的爆款项目 Polymarket 为例,其成功破圈展示了创新应用对生态扩展的巨大潜力。未来,Polygon 可将重点放在链游、元宇宙以及现实世界资产(RWA)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其生态版图,例如尝试打造专属的 Web3 游戏平台。
本文结语Polygon 的发展体现了区块链项目在生态拓展上的潜力,亦凸显了行业进入成熟期后的新挑战:如何在差异化竞争中维持市场优势?作为老牌扩容方案,Polygon 或许需要在稳定现有技术的同时,重审其在行业格局中的定位。未来的关键在于,创新现有的收益分润分配模式,打造用户与开发者共赢的生态闭环:既具备激励吸引力,又能兼顾系统的安全性。在市场红利逐渐稀释的今天,只有找准差异化突破口,以更敏锐的战略部署回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重新焕发生态活力——这不仅是 Polygon 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所有传统公链在迈向成熟阶段中需要面对的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