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 链的挑战
如今的 Web3 产业,除却比特币之外,几乎每一条公链的共识都采用权益证明机制 (Proof of Stake,简称 PoS),也就是验证节点透过质押一定数量的原生代币来获得产生区块的机会,以此维系网路运作。然而,这样的做法也渐渐衍生出两个主要问题:
1. 流动性
原生代币除了用作质押外,通常也用来支付使用网路所需的 Gas Fee,也为 DEX 中大多数交易对提供主要的流动性支持。但另一方面,大量质押的资产被锁定在网路中而无法用于 DeFi 协议,导致资本的使用效率低下,代币流动性减少,从而使网路的活跃度下降,并拖缓生态的发展脚步。为了释放质押资产的流动性,目前主流透过发行流动性质押代币 (Liquid Staking Token,LST) 来解决,但市面上各种 LST 眼花撩乱,流动性反而因此被分散。 \
2. 经济激励
大量代币的质押导致网路活跃度降低,这对于刚开始发展的新兴公链而言尤为严重,因为初始的代币流通量很低,很大比例的代币都被锁定,这对于生态项目的发展非常不利。故此,公链基金会就必须出资来支持这些项目的发展,以代币激励的方式吸引用户进驻。然而,这样的经济激励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大部分项目在失去基金会的支持后便难以留住使用者,这代表若没有一个可持续性的方案鼓励用户的参与,外部金援终究不是长久之策。
为了解决传统 PoS 公链面临的这两大挑战,Berachain 引入了流动性证明 (Proof of Liquid) 机制,进行了创新的改良。
Berachain 简介
Berachain 是一条兼容 EVM 的 Layer 1 公链,其独创的 PoL 共识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将验证节点获得的一部分区块奖励回馈给 DeFi 协议中的流动性提供者,鼓励更多用户提供流动性。同时,提供流动性的用户可以投票给支持的验证者,使验证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区块奖励,进一步增加流动性池的收益分配。
(图 1、Berachain 的生态飞轮,来源:DeSpread)
如此一来,DeFi 项目为了增加用户和流动性,就会积极贿赂验证者将区块奖励分配给自己的流动性池;验证者也会为了获得更多收益,根据贿赂和用户基数选择能够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流动性池;用户则会持续投票给对自己有利的验证者。至此,Berachain 透过将部分区块奖励从验证者分配给使用者,成功建构了一个巨大的生态飞轮,对齐用户、DeFi 协议和验证者三者的经济利益,鼓励更多流动性进驻,推进生态的加速发展。
鉴于一旦 Berachain 的生态飞轮开始转起来,有可能引起巨大的财富效应,Berachain 在测试网阶段便吸引了大量项目和用户参与,并在推出主网后 TVL 迅速攀升超过 30 亿美金,且已拥有超过 180 个生态项目,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原生项目。
团队成员和融资背景
Berachain 的起源可追溯至一个 2021 年开始的 NFT 项目 Bong Bears。当时正值 NFT Summer 期间,Bong Bears 也获得当时的算法稳定币项目 Olympus 的 DAO 社区大力支持,而 Berachain 便是由社区中的资深成员所发起,并各自以化名示人,如联合创始人 Smokey The Bera、联合创始人兼技术长 Dev Bera 和另一位技术长 Grizzly Bera 等。因此,相较于其他多数公链都是在项目开展后才开始培养社区,Berachain 则是自社群中诞生,本身便具有强大的社区基础。
Berachain 分别于 2023 和 2024 的 4 月获得两轮融资。 A 轮融资由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 4,200 万美元,B 轮则由 Framework Ventures 和 Brevan Howard Digital 领投 1 亿美元,总融资高达 1.42 亿美元,估值 15 亿美元,其余参投方包含 OKX Ventures、Hack VC、Celestia 创办人 Mustafa AI-Bassam、Polygon 创办人 Sandeep Nailwal 等知名机构和天使投资人,阵容和资金规模都相当豪华,为 Berachain 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持。
Berachain 的技术特色
接下来,将就 Berachain 的 PoL 和支持其运行的底层架构 BeaconKit 做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流动性证明 (Proof of Liquidity)
在前述段落中,已大致解释 PoL 的概念,本章节将围绕着下图 2,详细介绍 PoL 实际的运作细节。
(图 2、PoL 的运作流程)
首先,PoL 的运作会牵涉到 Berachain 的两种原生代币:$BERA 和 $BGT,两者的性质和功能如下:
- $BERA:Berachain 上的流通代币,需质押一定数量的 $BERA 才能成为验证节点,亦可用作 Gas Fee 以及在 DEX 提供流动性,其功能和其他公链的原生代币一致。
- $BGT:Berachain 的治理代币,是一种绑定帐户的灵魂代币,不能和其他帐户进行交易或转移,仅能透过质押流动性凭证代币 (LP 代币) 获取。持有者可将 $BGT 委托给验证者,使其获得更多区块奖励,或是将 $BGT 兑换成 $BERA,但无法将 $BERA 兑换成 $BGT。
接着,PoL 的运作流程如下:
- 节点质押 $BERA 成为验证者。
- 验证者获得以 $BGT 形式发放的区块奖励,一部分奖励分配给指定的流动性池。
- 流动性提供者获得 $BGT 。
- 用户将 $BGT 兑换成 $BERA,或是委托给支持的验证者。
- 获得愈多 $BGT 委托,验证者的区块奖励会随之增加。
- 用户获得更多 $BGT 作为回报。
在这个循环中,验证者为了获得更多 $BGT 投票,会选择具有最多流动性的协议分配奖励;DeFi 项目为了成为验证者分配奖励的流动性池,想尽办法吸引用户和资金;用户则会选择可以获得最多收益的池子提供流动性,并将 $BGT 委托给分配奖励的验证者,以期增加自身的收益。最终,整个生态会形成验证者、流动性提供者、和 DeFi 协议三方共赢的激励飞轮,吸引源源不断的流动性,而不需要像其他公链一样透过各种激励政策来度过冷启动的阶段。
此外,PoL 之所以能够成功运转,其关键在于区块奖励的释出可以鼓励那些为生态提供流动性的核心用户,使 Berachain 的网路安全和流动性可以同步增长,避免像传统 PoS 链一样,用户只能在质押和提供流动性之间做选择,导致顾此失彼的状况发生。而 $BGT 作为治理代币,仅能透过提供流动性来获得,这也就表示网路的治理权益将交由真正为生态贡献流动性的用户来决定,能够提升治理的公平和有效性。
总结而言,Berachain 的 PoL 机制提高了资本效率,为生态中的 DeFi 引入深度的资金支持,解决大多数公链流动性匮乏的痛点,为突破链上流动性困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信标套件
而为了支持 PoL 共识的运行,Berachain 采用了一种名为 BeaconKit 的模组化底架构,基于 CometBFT 所建构,并将共识层和执行层分离开来,通过 Engine API 相连接。其中执行层运行着和以太坊相同的客户端,因此能提供完全兼容 EVM 的运行环境。且每当以太坊进行升级时,BeaconKit 并不需要手动对网路进行更新,只需重新安装以太坊最新的客户端即可,节省了大量的开发成本,完全支持 Solidity 智能合约的无缝转移。
(图 3、BeconKit 的双层结构,图源:Berachain Blog)
BeaconKit 的双层设计使共识层和执行层各自独立运作,彼此并不会互相影响,因此 BeconKit 在生成区块上可以提供快速终局性 (Single-Slot Finality),也就是每个区块一旦生成就被立即最终确定,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确认,也不会出现区块重组的状况,避免了传统 PoS 链可能发生的链重组问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在交易确认上提供近乎即时的结算速度。
此外,BeaconKit 的模组化设计,使 Berachain 能够灵活集成跨链桥、预言机、数据可用性 (DA) 解决方案等技术,例如与 Celestia 或 EigenDA 的潜在合作,有助于提升链上数据吞吐量和可扩展性。这使得 Berachain 既能保有 PoL 机制的灵活性,又能确保交易速度与安全性,在网路机能的调整上具有高度弹性,能够即时因应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网路瓶颈。
Berachain 的代币经济
Berachain 总共有三种原生代币,除了在前面介绍 PoL 时提及的 $BERA 和 $BGT 外,还有稳定币 $HONEY,三者的代币经济如下:
- $BERA
(图 4、$BERA 的分配,图源:Berachain Core Docs)
$BERA 可用于质押,且作为 Berachain 的 Gas Fee ,总量为 5 亿,分配比例如下:
1.社区 (48.9%,244,500,000)
- 空投 (15.8%,79,000,000):包含测试网用户、官方和生态项目 NFT 持有者、社群支持者、生态项目、社区建设者等等。
- 生态发展 (20%,100,000,000):用于支持生态系统发展、研发、成长计划和 Berachain 基金会的运营,主要会集中在在开发者和建设者的计、节点运营商委托以及流动性证明和 BeaconKit 的优化。
- 未来社区激励 (13.1%,65,500,000):将透过未来的激励计画或补助金的形式,用于支援生态项目、开发者和用户的增长。
2.投资者 (34.3%,171,500,000)
3.核心贡献者 (16.8%,84,000,000)
$BERA 的释放遵循统一的时间表:一年锁仓期后,1/6 的代币解锁,剩余 5/6 在随后 24 个月内线性释放。此外,网络还通过 $BGT 排放实现约 10% 的年通胀,具体比例受治理影响。
(图 5、$BERA 的解锁时间表,图源:Berachain Core Docs)
- $BGT
Berachain 的治理代币,没有固定的供应量,作为 Berachain 网路验证者的区块奖励,并有一部份会发放给特定的流动性池,而提供流动性的用户可以获得 $BGT。 $BGT 无法透过交易转让给其他地址,但能够单方向以 1:1 的比例兑换成 $BERA。除此之外,$BGT 还有其他两项功能:
4.委托:用户可以将 $BGT 委托给验证者,使其增加获得的区块奖励,同时自己也能从流动性池中赚取更多 $BGT。
5.治理:持有 10,000 个以上 $BGT 的用户可以创建治理提案,其他人则可以根据持有 $BGT 数量对提案进行投票表决。
- $HONEY
Berachain 官方发行的原生稳定币,采用完全抵押模式并软锚定美元,是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支付媒介和应对市场波动的对冲工具。用户仅可以透过白名单的抵押品来铸造 $HONEY,目前支援的抵押品仅有 $USDC 和 $BYUSD,每种抵押品都有独立的铸造率,并由专属的保险库 (Vault) 管理,未来抵押品种类可以藉由治理提案进行扩充。
为了防止脱锚,$HONEY 的稳定性采用篮模式 (Basket-Mode) 来进行调控,并会在有任何抵押资产脱锚时自动启动。篮模式一旦启动,用户就无法选择特定资产进行赎回,而是按所有抵押资产的比例分额做赎回。举例来说,如果在篮模式下要赎回 1 $HONEY,假设当下 $USDC 占所有抵押品的 60%,$PYUSD 占 40%,则用户就会拿到 0.6 $USDC 和 0.4 $PYUSE。同理,如果要在篮模式下铸造新的 $HONE,也无法透过单一抵押品来铸造,必须提供相对应比例的所有抵押品。
铸造和赎回 $HONEY 时对按铸造率收取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分配给 $BGT 持有者。假设现在的铸造率为 0.999,用户使用 1000 $USDC 来铸造 $HONEY,则会获得 999 $HONEY,剩下的 1 $USDC 分配给 $BGT 持有者,以此促进 $HONEY 的使用。
总结而言,,$HONEY 通过完全抵押、灵活的保险库架构和篮模式 (Basket-Mode) 机制,建构 Berachain 生态中可靠的稳定币系统。其设计不仅考虑了日常使用的稳定性,还通过与 $BGT 持有者的费用分享机制,确保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经济激励对齐。
Berachain 的生态概况
在主网上线后,Berachain 的 TVL 便迅速突破 30 亿美金,等值将近 15 亿美金的 $BERA 被质押于网路中,并已经有 4000 万美金左右的 $BGT 被挖出,生态项目亦已超过 180 个。接下来将简单介绍生态中的几个热门项目,以便更深入理解 Berachain 目前的发展状况。
红外线的
Infrared 是围绕 PoL 机制所建构的流动性质押协议,用户除了可以将 $BERA 铸造成 $iBERA,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赚取质押奖励外,还可以将 特定的 LP 代币存入 Infrared 的金库中,Infrared 会利用这些代币来产生 $BGT,并发放流动性质押代币 $iBGT 给用户。
(图 6、iBGT 的应用范畴,来源:Infrared)
$iBGT 释放了 $BGT 的潜在流动性,持有者可以将 $iBGT 质押在 Infrared 继续赚取更多 $BGT 外,也可以将 $iBGT 兑换成其他代币或应用于 DeFi 协议中,以此获得更高的收益。
Infrared 简化了用户参与 PoL 的复杂性,并透过与其他生态协议如 Kodiak 的合作促进了 Berachain 的流动性优化,同时提供用户更多赚取收益的玩法。鉴于 Infrared 带来的收益加成和灵活性,其 TVL 已累积 15 亿美元,是 Berachain 的第一大 DeFi 协议,未来也透过与其他项目的合作推出各种衍生品,继续扩大 Infrared 在生态中的影响力。
(图 7、Infrared 的生态版图,来源:@infraredfinance/ibgt-is-everywhere-fd353f8196a6">Infrared Blog)
Kodiak
Berachain 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除了支援 Berchain 官方 DEX 的 AMM 机制外,亦提供所谓的集中流动性机制 CLAMM,允许使用者在特定的价格区间提供流动性,以更好的资本利用率提高 LP 收益,同时赚取 BGT。
然而,由于 CLAMM 允许用户在不同的价格区间提供流动性,因此每个人的 LP 代币都会有所差异而无法用于其他协议。为了解决这个情况,Kodiak 推出独创的 Island 机制,能够自动化管理用户存入的资金,并将每个用户的 LP 代币标准化,使其能够流通于其他协议中,促进更多元的收益玩法。
(图 8、Kodiak 中的 Island,来源:Kodiak)
Kodiak 在主网推出前便已与多个生态项目合作,目前 TVL 约为 11 亿美金,几乎与官方 DEX 持平,对 Berachain 生态的影响力就像 Uniswap 之于以太坊的一样重要。
而除了 Infrared 和 Kodiak 之外,其他重要的生态项目还有 DEX 和代币发射平台 Honeypot Finance、借贷协议 BeraBorrow、Berachain 生态入口 The Honey Jar、衍生品协议 SMILEE 等等,无法一次在本文中介绍。但由此可以发现 Berachain 的原生生态项目增长的非常快速,其中也有不少是从测试网时期便开始默默耕佣,未来等待 PoL 飞轮完全转起来后,想必会吸引更多项目进驻,带来更多元的 DeFi 玩法。
Berachain 与 Solana、Hyperliquid 和 Monad 的比较
在这一轮周期中,亦有许多其他新兴公链迅速窜起,如 Hyperliquid、Monad 以及从 FTX 破产事件中浴火重生的 Solana 等都有亮眼的表现。因此,接下来将主要从性能和生态概况两方面比较 Berachain 和这些公链之间的异同,并总结 Berachain 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是什么。
性能
Solana
众所周知,Solana 在上一轮周期的表现相当亮眼,但在经历 FTX 破产后便在熊市沉寂了一段时日,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看好 Solana 能够东山再起。尽管如此,2023 年底,凭借着迷因币 $BOME 和流动性质押协议 Jito 代币空投带来的财富效应,Solana 成功重回大众的视野,甚至可以说是在这轮周期中最受欢迎的公链之一。
Solana 的网路共识采用的是独特的时间证明机制 (Proof of History,简称 PoS),这是基于 PoS 的一种改良,每当一笔交易或区块生成时,PoH 会先为其加上一个时间戳,并利用这些时间戳来证明交易和区块的先后顺序,因此全网的节点能快速对交易的顺序达成共识,并同时处理不同时间戳的交易,这大幅提升了网路的出块速度。根据 Solscan 的资料显示 (图 9),在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网路的 TPS 几乎都维持在 4,000 以上,且交易的成功机率也有显著的增加,目前平均成功率在 90% 左右。
(图 9、Solana 网路的 TPS,来源:Solscan)
从此可见,Solana 的网路性能并非是纸上谈兵,而是成功挺过了市场的考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Solana 上的交易主要来自于迷因币,而迷因币往往容易造成短时的交易高峰,有可能会导致网路瘫痪。然而,Solana 除了偶有网路堵塞的问题需要改善外,在过去一年里完全没有停机的状况发生,充分显示了网路的稳定性。但鉴于 Solana 在早期经常发生网路停摆,未来是否能够继续维持仍有待观察。
Hyperliquid
Hyperliquid 是一个基于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台建构的应用链,采用自行开发的 HypeBFT 共识,和传统的共识机制相比,HypeBFT 针对交易的延迟状况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根据官方文档所述,对于地理位置相近的客户端,从下单到接收确认的中位数延迟仅为 0.2 秒,99% 百分位延迟为 0.9 秒,这种低延迟的特性使 Hyperliquid 能够支持高频交易和复杂的金融操作。
虽然官方没有开源 HypeBFT 的程式码,无法知道更多的技术细节,但过去三个月的数据显示 Hyperliquid 平均每秒可以处理 4106 笔订单,而这仅只是显示订单数量而已,Hyperliquid 上用户的每一个交易行为如挂单、成交、清算等等皆有上链,其真实 TPS 实际应该在 4,106 之上。
(图 10、Hyperliquid 的累积交易数量,来源:Hyperliquid Stats)
面对如此庞大的交易量,Hyperliquid 从未发生过停机,在使用体验上也非常顺畅,足以媲美中心化交易所。然而,和 Solana 这样的通用链相比,Hyperliquid 是完全专注于衍生品交易的应用链,因此可以推测 HypeBFT 是针对交易场景所优化的共识算法,才有办法展示出如此高性能的表现。目前,Hyperliquid 亦有开发出 HypeEVM 让更多以太坊生态的项目可以迁移过来,但当应用范畴脱离衍生品交易后,是否还能够维持这样高性能的表现也未可知。
(图 11、Hyperliquid 的节点状况,图源:Hyperliquid)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Hyperliquid 的所有节点仅有 25 个,而前五大的节点皆由官方所营运,占总质押量的 78%,存有过度中心化的疑虑。此外,一般用户若想要在 Hyperliquid 进行进行交易,目前仅能从 Arbitrum 跨 USDC 进去,这代表所有用户的资金都锁定在 Hyperliquid 和 Arbitrum 的桥合约中。万一该合约骇客攻破,用户的资金将蒙受难以想像的巨大损失。
Monad
Monad 是一个兼容 EVM 的高性能 Layer 1,其技术有四个关键的创新:
MonadBFT
和 HypeBFT 一样是基于 HotStuff 改良的共识机制,但将通信阶段从三轮减少至两轮,并采用流水线的工作模式,允许多个区块的不同阶段同时进行,大幅优化了网路的通信效率,区块确认时间降低至 0.5 ~ 1 秒,显著增加网路的交易吞吐量。乐观并行执行 (Optimistic Parallel Execution)
Monad 网路在处理交易时会先假设交易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允许所有交易同时执行,并对所有交易结果进行验证,当发现冲突时则根据预定的规则解决冲突,最后再将结果更新至区块。透过这种方式,Monad 可以在确保数据一致性的同时,提升交易的处理速度。异步执行 (Asynchronous Execution)
将共识和执行层分离,允许网路节点在等待区块形成时先继续处理交易,而不是等待区块建构完成才继续进行下一个工作,减少闲置资源的浪费,最大化区块时间的利用效率。MonadDB 资料库
一种特制化的数据库,将区块资料透过一种叫做 Patricia Merkle Tree 的结构进行储存,和传统数据库相比可以减少网路开销,提升状态访问的效率。
透过对网路多个核心组件的优化,官方宣称 Monad 的 TPS 最高可达 10,000。目前 Monad 仍处于测试网阶段,但根据非官方的 Flipside 数据面板,侦测到其历史最高 TPS 来到 9,998,可见官方对于 Monad 的性能表现并不只是信口胡诌。
(图 12、Monad 的网路状况,来源:Flipside)
小结
根据 Dune 的数据面板,Berachain 自主网上线以来 TPS 的最高峰值曾达到 1,299,这样的数据表现跟 Solana、Hyperliquid 和 Monad 相较起来稍有不足。然而,从上述对各个公链的技术介绍来看,不难看出他们一开始的设计重点本身就是针对网路性能进行优化,而这并非是 Berachain 的强项,其特色在于 PoL 机制为网路带来的丰沛流动性。再者,Monad 尚处于测试网阶段,其真实性能在主网上线后才会迎来真正的考验;Hyperliquid 则是针对衍生品交易场景特化的高性能链,和 Berachain 这样的通用链在定位上有很大的不同;而同为通用链的 Solana 在早期虽然就以其卓越的性能著称,但仍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停机事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善后才达到现在的稳定性,因此也无法排除 Berachain 未来在遇到性能上的瓶颈时,仍能透过网路的升级来改善。
(图 13、Berachain 的 TPS,来源:Dune)
除了性能的不确定之外,Berachain 的 PoL 机制导致治理代币 $BGT 只能透过提供流动性挖出,变相表示网路的运作会掌握在少数的验证节点手中。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 (图 11),Berachain 目前有 61 个节点,用户委托给节点的 $BGT 总量约为 50 亿,但前十大的节点便被委托了 41.5 亿的 $BGT,占总量的 83 %。其中,前四大的验证节点皆由 Infrared 营运,共被委托 21.6 亿的 $BGT,占总量的 43%。这表明网路目前处于极度中心化的状态,且新排放的 $BGT 大多都流向这些节点以及相对应的流动性池,有可能引起「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状况,导致新兴的节点除非要拿出更多资金来贿赂节点,否则将难以竞争。
(图 14、$BGT 的在验证节点的分布状况,来源:Bera Hub)
Berachain 的 PoL 飞轮若转起来会带来巨大的流动性,但相对地,一旦进入衰退就会引发大量资金撤出,而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风险在于一旦 $BERA 的内在价值高过于 $BGT,就会导致大量的 $BGT 被兑换成 $BERA 大量抛售。这是一个动态的风险,用户需要密切关注并判断 $BGT 持有效益是否高过于直接抛售 $BERA,而这都仰赖于 Berachain 的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否足够繁荣。
生态概况
(图 15、Solana、Hyperliquid、Monad 和 Berachain 的生态数据,数据来源:DefiLlama、Solscan、Hyperliquid Stats、MonadExplorer、Monad、Berascan)
从数据上来看,Solana 的发展历程最久,DeFi 协议已来到 207 个,TVL 超过 70 亿美金,近一月的每日平均活跃地址数也有 300 万以上;Hyperliquid 因为是专注于衍生品交易的 Layer 1,应用场景较为局限,虽然已上线 HypeEVM 试图扩展其生态,但总共仍只有 10 个左右的 DeFi 协议,总地址数也仅有 404 k。但尽管生态规模和用户基数并不大,近三个月的交易量却有将近 2000 亿美金,已是 Solana 交易量的四成左右,但两者的地址数量差了 7 倍以上,可见其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力,才能够培养出如此高的用户黏着度;Monad 则因其技术和融资背景备受市场期待,在测试网阶段便吸引 79 个 DeFi 协议和将近 5000 万个地址参与。
和这些 Layer 1 相比,Berachain 的表现并不是特别出色,但却可以在上线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便累积 30 亿美金的 TVL,超过很多建设更久的公链。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挹注这个多流动性,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为之后 PoL 所推动的飞轮准备。在前述段落中提及 Berachain 的验证者可以将获得的部分 $BGT 分配给指定池子的流动性提供者,而获得这些 $BGT 的用户可以再委托给验证者增加其区块奖励。然而,目前 Berachain 的 $BGT 只分配给官方 DEX 中的池子而已,尚未开放给其他 DeFi 协议来竞争。因此,大部分在 Berachain 的资金目前只是先在累积 $BGT,等到官方开放其他池子获得 $BGT 的分配后,Berachain 的 PoL 飞轮才会正式启动。由此可知,虽然 Berachain 在生态发展方面还不如这些公链,但当 PoL 开始展现其飞轮效应后,生态可能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结语
Berachain 利用 PoL 机制解决大部分公链缺乏流动性的问题,能够快速度过冷启动的阶段,并刺激生态的快速发展。然而,和其他新兴的热门公链相较起来,其性能略显不足,当链上生态活跃到一定程度后,底层架构是否能够承受庞大的交易量仍需观察。此外,PoL 的飞轮设计虽然能够带动生态的繁荣,但当从验证者分离出来的区块奖励已无法满足用户时,其衰退的程度也会相当快速。如何在这个飞轮中平衡每个参与者的利益,让生态稳步增长,将是 Berachain 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但尽管未来还有很多挑战需要 Berachain 去克服,其创新的 PoL 机制为公链的流动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其后续表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