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与Web3的界限逐渐模糊。加密银行服务作为两者的交汇点,不仅挑战着传统金融体系,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升级机遇。在这场竞合博弈中,新兴加密银行(如 Best Wallet)凭借功能创新迅速崛起,而渣打、高盛等传统金融机构则依托资源优势,加速布局区块链支付和稳定币发行。
与此同时,“加密存款保险基金”等新机制的出现,为防范FTX破产式风险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并预测2025年加密货币在主流金融产品中的渗透趋势。
传统银行对比加密银行
传统金融强调 合规性和安全性,但交易速度较慢、成本较高,且用户对资金的控制力有限;而 Web3 加密银行则追求 去中心化和自主权,提供更高的交易效率和资产掌控权,但面临监管不确定性和技术风险。
未来,CeFi 与 DeFi 的融合可能成为趋势,例如传统银行引入区块链支付,或 DeFi 项目逐步接受合规 KYC 机制,以提升安全性和市场认可度。
发展历程
2017 至 2025 年间,加密银行从 Compound 借贷协议(2018) 到 Anchorage 获批国家信托银行牌照(2021),再到 Visa、PayPal 等传统金融巨头入场,逐步实现合规化与主流化。
2024 年,比特币二层协议与铭文等新技术崛起,预计 2025 年将有更多加密银行获得监管批准,传统金融与加密金融进一步融合。
代表项目
以下是几个在加密银行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将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这些项目通常结合了区块链技术与传统银行业务,旨在提供去中心化、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
AMINA Bank
简介:
AMINA Bank 是全球首家获得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全面银行牌照的加密银行,总部位于瑞士楚格(Zug)。它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将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相结合。
特点:
提供加密资产的存储、交易和管理服务,支持比特币、以太坊等多种主流加密货币。
为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客户提供合规的数字资产银行解决方案。
强调安全性与监管合规,采用冷存储和多重签名技术保护用户资产。
意义:
AMINA 的出现标志着加密银行在传统金融体系中获得认可,为机构资金进入加密市场铺平了道路。
来源:https://aminagroup.cohttps://aminagroup.com/m/
Sygnum Bank
简介:
Sygnum 是另一家总部位于瑞士的加密银行,同样获得了 FINMA 的银行和证券交易商牌照。它成立于2018年,定位为“数字资产银行”。
特点:
提供加密资产的托管、交易、借贷和代币化服务。
推出了全球首个受监管的数字资产银行平台,支持企业将传统资产(如房地产、艺术品)代币化。
与瑞士国家邮政服务合作发行了数字法郎(DCHF),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领域。
意义:
Sygnum 在资产代币化和机构级服务方面具有创新性,推动了加密技术与现实世界的融合。
来源:https://www.sygnum.com/
Crypto.com
简介:
Crypto.com 成立于 2016 年,总部位于新加坡,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金融服务平台,旨在推动加密经济普及。
特点:
提供加密资产存储、交易、借贷及支付服务,支持 BTC、ETH 等多种货币。
用户可抵押加密货币即时贷款,灵活无固定还款期限。
发行Visa预付卡,支持全球消费。
采用冷存储、多重签名技术,保障资产安全。
意义:
Crypto.com 通过支付和借贷服务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促进了数字资产的广泛应用。
来源:https://crypto.com/pay
Dukascopy Bank
简介:
Dukascopy Bank 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是一家受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监管的创新型在线银行,专注于外汇交易和金融服务。
特点:
提供外汇、股票、加密货币等多种资产的交易服务,支持JForex、MT4/MT5平台。
用户可通过加密货币抵押获得贷款,面向高端客户提供高达50%资产价值的借贷。
发行多币种银行卡(虚拟和实体),支持全球支付。
强调安全性,采用冷存储和多重签名技术保护资产。
意义:
Dukascopy Bank 将瑞士银行的严谨性与加密金融创新结合,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灵活的交易和银行服务。
来源:https://www.dukas.io/crypto-lending-borrowing/?lang=en
Anchorage Digital
简介:Anchorage Digital 是一家美国加密银行,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旧金山。2021年,它成为首家获得美国货币监理署(OCC)批准的联邦特许数字资产银行。
特点:
专注于机构级加密资产托管,提供冷存储和热钱包相结合的安全解决方案。
支持加密资产的质押、治理和融资服务。
强调合规性,服务于对冲基金、家族办公室等机构客户。
意义:
Anchorage 的联邦银行地位标志着美国对加密银行的监管认可,推动了加密资产在主流金融中的应用。
来源:https://www.anchorage.com/
MakerDAO (去中心化加密银行范例)
简介:
MakerDAO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但其功能类似于加密银行。它通过智能合约发行稳定币 DAI。
特点:
用户可以将加密资产(如 ETH)锁定在 Maker Vaults 中,以此借出与美元挂钩的 DAI。
无需中介,完全由代码和社区治理运行。
提供去中心化的借贷和储蓄功能。
意义:
MakerDAO 代表了去中心化加密银行的理念,展示了区块链如何重塑传统银行业务。
来源:https://makerdao.com/en/
Best Wallet(去中心化钱包 + 交易功能)
简介:
Best Wallet 是一款去中心化的加密钱包,成立于近年来,旨在为用户提供跨链资产管理和交易的便捷工具。它支持超过 60 条区块链,并内置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成为用户自主掌控资产的理想选择。
特点:
支持 60+ 条区块链(如比特币、以太坊、Solana 等),内置 DEX 提供低成本的加密货币兑换。
推出代币化信用卡,用户可直接使用加密资产消费,无需转换为法币。
强调去中心化,用户完全掌握私钥,交易透明且无需中介。
意义:
Best Wallet 代表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在钱包领域的创新,其代币化信用卡突破了加密货币与日常消费之间的壁垒,推动了加密资产的实用性普及,同时为用户提供了安全自主的资产管理方式。
来源:https://bestwallettoken.com/en
Nexo(加密借贷 + 资产增值)
简介:
Nexo 成立于 2018 年,是一家提供加密资产借贷和增值服务的平台,总部位于欧洲。它通过整合区块链技术和金融服务,为用户提供流动性和收益机会,已成为加密借贷领域的领先者之一。
特点:
用户可通过抵押比特币、以太坊等资产即时获取贷款,保持资产持有权。
提供 6%~26% 的存款利息收益,比如,USDC 12% 的年利率,支持法币与加密货币的灵活转换。
合规运营,获得多国金融牌照,并为用户资产提供保险保障。
意义:
Nexo 将传统借贷模式与加密资产结合,开辟了持有者获取流动性和收益的新途径。其合规性和高收益特性推动了加密金融服务的规范化,吸引了更多投资者进入这一领域。
来源:https://nexo.com/earn-crypto
Revolut(传统金融 + 加密货币集成)
简介:
Revolut 是一家成立于 2015 年的英国金融科技公司,起初专注于传统银行服务,后逐步集成加密货币功能。它通过一个综合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币、加密货币和股票的多样化管理,已成为全球数百万用户的选择。
特点:
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加密货币买卖、法币兑换和股票投资。
支持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日常支付,并提供交易现金返还奖励。
界面友好,结合 Web2 体验与 Web3 资产管理。
意义:
Revolut 代表了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的融合,其便捷的服务降低了普通用户进入加密市场的门槛,推动了加密货币在日常支付中的应用,为 Web3 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来源:https://www.revolut.com/crypto/
Juno(加密 + 法币融合账户)
简介:
Juno 是一家新兴的金融服务平台,成立于近年来,旨在通过融合法币和加密货币账户,为用户提供金融体验。它特别适合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加密资产的个人和自由职业者。
特点:
支持用户通过加密货币(如 USDC)收薪、支付账单,并实现法币与加密货币的兑换。
提供高利率存款收益,增强用户资产的增值能力。
操作简单,降低加密资产的支付和使用壁垒。
意义:
Juno 的出现代表了加密货币与法币经济融合的新趋势,其创新账户模式推动了稳定币在日常交易中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了兼具实用性和收益性的金融工具,加速了加密经济的落地。
来源:https://juno.finance/
传统银行区块链服务
传统金融机构并未在加密浪潮中袖手旁观,而是积极拥抱区块链技术,以强化自身竞争力。例如,渣打银行和高盛正加速布局区块链支付系统和稳定币业务,试图在 Web3 时代构建新的金融基础设施。
渣打银行近年来测试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方案,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减少中介环节,显著提升交易效率。例如,其与新加坡金管局合作的区块链支付试点,将跨境支付时间从数天缩短至数秒。此外,渣打还推出 Zodia Custody,专为机构客户提供合规的数字资产托管服务。
来源:https://zodia-custody.com/uk/
高盛则聚焦于稳定币和资产代币化。其正在探索以美元等法币挂钩的稳定币,为机构客户提供低波动性的加密资产,同时开发区块链资产代币化平台,使传统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可以在链上交易。这不仅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需求,也为高盛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增长点。
来源:https://www.goldmansachs.com/pressroom/press-releases/2024/announcement-18-nov-2024
摩根大通(JPM)推出 JPM Coin 提升银行间支付效率,并通过 Onyx 平台进一步拓展稳定币支付场景。与此同时,花旗银行等机构也在研究合规稳定币,以挑战 USDT、USDC 的市场地位,并推动其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应用。
来源:https://www.coindesk.com/business/2024/11/21/mastercard-and-jpmorgan-link-up-to-bring-foreign-exchange-on-the-blockchain
与 Best Wallet 等去中心化加密银行不同,传统银行更倾向于“许可链”模式(permissioned blockchain),确保合规性和中心化控制。这种方式牺牲了一定的去中心化特性,但更易与现有监管框架兼容。然而,传统银行的创新速度和灵活性仍逊于 Web3 原生项目,使得两者在技术应用上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微妙关系。
加密存款保险基金
FTX 的崩溃敲响了警钟:中心化交易所(CEX)的资金安全漏洞,使数十亿美元用户资产在瞬间化为乌有,动摇了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础。为了应对这一风险,“加密存款保险基金”概念逐步兴起,旨在为用户提供类似传统银行存款保险(FDIC)的保障机制。
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设立储备资金池,当交易所破产或遭遇黑客攻击时,可用于赔付用户损失。目前,行业内已探索出几种主要模式:
去中心化保险协议(如Nexus Mutual):基于智能合约自动赔付,避免人为干预,提升透明度和公平性。
交易所自建保险基金:由交易所提取部分手续费建立,作为紧急补偿资金。
行业联合保险:多家机构共同设立风险基金,分摊损失,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尽管这一概念为市场提供了安全缓冲,但其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资金规模的可持续性、监管合规性,以及Web3去中心化治理模式的复杂性。保险基金的运作必须依赖智能合约与社区治理,以确保透明度并避免传统金融体系的中心化弊端。
加密存款保险基金不仅能增强用户信心,也可能成为推动监管机构认可加密银行服务的重要一步。其完善将有助于弥合传统金融与Web3之间的信任鸿沟,为加密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代表项目
Nexus Mutual
简介:
Nexus Mutual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保险协议,运行在以太坊区块链上,采用互助保险模式。
特点:
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处理赔付,增强透明度和公平性。
用户可以购买保险覆盖智能合约漏洞或交易所安全事件的风险。
社区治理模式,持有 NXM 代币的用户参与风险评估和决策。
意义:
代表了去中心化保险的创新尝试,为 DeFi 生态提供了安全保障。
来源:https://nexusmutual.io/
Coincover
简介:
Coincover 是一家为加密货币公司提供保险解决方案的中心化服务商,成立于 2018 年,总部位于英国。
特点:
为钱包、交易所等提供针对黑客攻击和私钥丢失的保险。
不直接面向零售用户,而是与企业合作(如加密交易所),提供“受 Coincover 保护”的认证。
与传统保险机构(如劳合社)合作,确保赔付能力。
意义:
体现了传统保险与加密行业的结合,为机构客户提供了合规性保障。
来源:https://www.coincover.com/
Blockchain Deposit Insurance Corp. (BDIC)
简介:
成立于 2025 年初,总部位于百慕大,旨在为数字钱包提供全球性加密保险。
特点:
计划申请劳合社(Lloyd’s)承保人地位,开发定制化加密保险产品。
覆盖特定加密货币的钱包风险,强调金融安全。
在瑞士、香港等地设有分支机构,目标是全球化服务。
意义:
代表了新兴专业化加密保险机构的努力,推动行业标准化。
来源: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211457466/en/Blockchain-Deposit-Insurance-Corporation-BDIC-Launches-First-Ever-Cryptocurrency-Deposit-Insurance-Network-Targeting-500M-Users-by-2030
Etherisc
简介:
Etherisc 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保险平台,专注于参数化保险产品。
特点:
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化赔付,例如基于天气数据的作物保险。
支持用户投资保险基金并赚取收益,也可参与理赔处理。
开源模块化设计,适用于多种场景。
意义:
展示了区块链保险的灵活性和普惠性,扩展了加密保险的应用范围。
来源:https://etherisc.com/
展望未来
展望 2025 年,加密货币有望在主流金融产品中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尤其是在抵押贷款、养老金和保险等领域。随着全球通胀压力加剧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上升,投资者对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加密货币的应用。
三大关键驱动力
技术成熟与合规推进
区块链支付系统和稳定币的成熟,使加密货币更易嵌入传统金融体系。例如,以太坊智能合约可用于自动化抵押贷款发放与还款,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机构资本加速流入
传统金融巨头(如高盛、摩根大通)正逐步涉足加密市场,为其提供更高的合法性。养老金基金可能小规模配置比特币或稳定币,作为对冲通胀的工具。消费者接受度提升
便捷的加密支付工具(如 Best Wallet)正在推动加密货币融入日常消费,增强公众对数字资产的信任和使用习惯。
2025 年可能出现的加密金融应用
抵押贷款:美国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如 Figure)已接受比特币作为抵押品,未来或有更多银行跟进。
养老金:Fidelity 等机构已允许用户将部分养老金投资于比特币,预计更多企业将提供加密资产配置选项。
保险:区块链保险协议将继续优化,增强智能合约执行的稳定性,提高行业信任度。
预计到 2025 年,加密货币在主流金融产品中的渗透率可能达到 10%-15%。抵押贷款市场或将迎来基于加密资产的试点项目,而养老金配置加密货币的比例也可能从目前的不足 1% 上升至 3%-5%。不过,这一趋势仍面临监管政策、市场波动和技术安全等挑战,行业的长期发展仍需多方推动与完善。
风险
从 技术、市场 和 合规 三个角度来分析加密银行的风险,可以帮助更全面地理解这些项目可能面临的挑战:
1. 技术风险
黑客攻击与安全漏洞:加密银行和 DeFi 平台常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由于加密银行管理大量数字资产,一旦发生安全漏洞(例如智能合约漏洞或系统故障),可能导致资金被盗或用户资产丧失。
智能合约错误:在去中心化金融平台中,智能合约是核心技术之一。若智能合约的代码存在漏洞,攻击者可能利用这些漏洞发起攻击,从而引发资产损失。
技术故障和系统问题:加密银行若未能保证系统稳定性,可能会在高交易量期间发生系统崩溃或延迟,影响用户体验和资金流动,进而损害银行的声誉。
案例:2022 年 8 月,DeFi 平台 Ronin Network(Axie Infinity 关联的侧链)遭遇黑客攻击,黑客利用桥接协议的漏洞窃取了价值约 6.25 亿美元的加密资产。这暴露了加密银行和 DeFi 平台在管理跨链资产时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智能合约和系统设计未经过充分审计的情况下。
来源: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60933174
2. 市场风险
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加密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是加密银行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资产的价值大幅波动可能影响加密银行的资金管理,尤其是在借贷和托管服务中,若资产价格快速下跌,可能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银行面临清算风险。
稳定币风险:许多加密银行依赖稳定币进行日常交易和存款,如果稳定币脱锚(如 USDT、USDC 或 DAI 等),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并降低用户对加密银行的信任。
流动性问题:加密市场的流动性较低,在市场出现大规模赎回或投资者撤资时,加密银行可能面临流动性危机,导致无法及时兑现客户资金。
案例:2022 年 5 月,Terra 的算法稳定币 UST 脱锚,从 1 美元跌至不足 0.1 美元,LUNA 几近归零,引发 DeFi 流动性危机:资金池失衡,Anchor Protocol 崩溃损失数十亿美元,LFG 抛售 20 亿美元比特币导致价格下跌 2,000 美元,拖累市场。这显示稳定币脱锚可通过 DeFi 互联性引发系统性风险。
来源:https://www.forbes.com/sites/rahulrai/2022/05/17/the-death-spiral-how-terras-algorithmic-stablecoin-came-crashing-down/
3. 合规风险
监管不确定性:全球各国对加密资产和加密银行的监管政策不一致,某些国家的法规尚不明确,导致加密银行面临合规压力。监管政策的快速变化可能迫使加密银行调整运营模式,甚至可能面临合规失败的风险。
法律和税务问题:由于缺乏全面的全球税收和法律框架,加密银行可能面临与传统银行不同的合规和税务挑战。部分地区的监管政策不明确,可能会导致加密银行遭遇政府调查、罚款或业务暂停。
牌照与许可风险:一些加密银行虽然已获得金融监管机构的许可,但牌照的撤销或有效期结束可能导致运营受限。例如,部分加密银行因未能及时满足监管要求而面临注销牌照的风险。
比如,美国 OCC 强调储备透明度和银行主导,监管较灵活但缺乏全国统一框架,导致合规复杂且不确定性高;而欧盟 MiCA 提供统一的监管框架,要求更严格的合规标准和法律强制执行,特别关注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两者的差异使美国更鼓励创新,但面临更高风险,而欧盟则重视合规和安全性。
结语
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迅速发展,传统金融与 Web3 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加密银行作为两者的交汇点,不仅在挑战传统金融体系,也在为其带来新的升级机会。
比如 Best Wallet 等创新型加密银行通过跨链资产管理、代币化信用卡等功能不断推动数字金融的前沿,但它们的合规性和广泛应用仍需要时间来验证。传统金融机构,如渣打和高盛,也在加密货币领域加速布局,但其创新速度和灵活性与 Web3 项目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随着加密存款保险基金等新机制的出现,市场的安全性和用户信心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然而,FTX 事件所暴露出的中心化交易所风险仍然警示着整个行业,如何有效监管和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将是未来加密银行发展的一大挑战。
在这一变革中,CeFi 与 DeFi 的融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尽管加密货币的应用场景在逐渐扩大,但市场的剧烈波动、技术漏洞及缺乏成熟的监管框架使得加密银行在面对主流金融市场时,仍需迎接许多挑战。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加密货币在主流金融产品中的渗透将逐步加强,但其风险管理和合规性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