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的第一次加密货币空投,就像昨天刚经历一样。那是 2020 年,我正忙于 Bitcointalk 上的各种赏金任务。某天早上醒来,收到朋友发来 WhatsApp 消息。
他问我:“用过 Uniswap 吗?”我回答用过,他说:“你应有 400 枚 UNI 代币可领取,现在市值已超 1000 美元。”我立刻去 Uniswap 官方推特页面找链接,申领完秒卖掉了。
就这样,天上掉下“白送的钱”,无需填表、无需在 Discord 刷身份、更不必做贡献,轻轻松松。
我觉得那一刻定义了理想空投的样子:因为你喜欢、使用某个产品,意外获得激励回报。与今天这些毫无诚意的空投形成鲜明对比。
高光时刻
后来我又收获了 1inch 空投,所有符合 UNI 资格的钱包都能拿到。真正改变我认知的是 dydx 空投。
我把 ETH 跨链到协议上,彼时手续费高昂,大部分 L2 还只停留在白皮书阶段。我操作几笔交易刷了点量,没做太复杂的事,然后桥出资产。一天的操作就得了五位数美金的空投,实在太爽。
我那次的总资产峰值超过 2 万美元。说实话,这种“白捡的钱”我中途出了一半套现。
dydx 给了我第一笔大额本金,我直接投入 DeFi,在 DeFi Summer 追逐高收益,还记得在 JuldSwap 上挖矿,每天能赚 250 美元。真怀念那段岁月。
低谷
当然,好事并不会长久。之后我又去“撸”了 Scroll 空投,期间还拿过 Arbitrum、OP、zkSync。不过,从 zkSync 开始,对我来说就再难遇到好空投了。
我永远记得 Scroll,大家对这次空投期望极高,即便联合创始人 Sandy 曾发推特提醒大家降低预期。
尽管如此,预期还是不断攀升,直到最终结果出来,大失所望,分配之低令人哭笑不得。Crypto Twitter 上情绪瞬间转向绝望,这次空投确实让我心态崩溃,从此发誓不再撸 L2。
如果仅如此倒也罢,真正的痛苦是,意识到这种“新常态”成了行业现状。
现在的空投场景让人无语,从曾经的惊喜“天降红包”,变成了工业化规模的女巫农场。
你得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与协议多次交互、跨链、做 LP、烧 gas,构建所谓“忠诚度”;最后可能只拿到少量空投,有时甚至颗粒无收。如今还得抢 48 小时窗口去申领空投,Sunrise 恐怕是始作俑者。
好不容易申领,分配量少得离谱,还要接受极其严格的解锁期。比如 0G Labs 要 48 个月(足足 4 年)才能完全解锁,实在令人无语。
类似案例越来越多,每次看到“空投 Alpha”类推文,我第一反应就是:又要发些“花生米”了。
团队与用户
说到底,现在用户普遍都很功利,实话实说。大家用项目就是为了拿奖励,没人会没事连续点几小时贡献什么“情怀”。
而项目方?他们既想要忠诚用户,又想数据好看吸引 VC。用户量、社区规模越大,估值和融资故事就更好讲。空投战,成了用户和创始团队的“博弈农场”。
结果就是:没有人满意,用户觉得被愚弄,项目方也愁留存。
理想空投该是什么样?
如果我能重新设计空投,一定回归 Uniswap 的模式。不吊胃口,不设排行榜,某天直接给忠实用户惊喜红包。这样能大幅减少女巫农场,用户预期也会下降。
或者像 Sui 那样,采取预售型空投、合理 FDV,让早期贡献者与用户以公平条款参与。
目前最接近这种模式的是 Cysic 和 Boundless,通过分层奖励,依据用户对生态不同活动的贡献发放销售加成。
或者干脆取消空投,专注打造真正有竞争力、具产品市场匹配(PMF),并有良好收入模式的产品,而不是照搬方案反复造轮子,对整个行业来说反而更好,哈哈。
结语
当前的空投生态令人失望,既不能让真正付出的用户得到有效回报,也无法为项目构建有活力的社区。
大家都觉得自己被利用,也许不如取消空投,转而去做真正让每个人都能受益的产品?
免责声明:
- 本文转载自 [OxTochi],版权归原作者 [OxTochi] 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我们会及时处理。
- 免责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本译文及其他语种版本均由 Gate Learn 团队翻译,除特别注明外,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本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