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io

GATE.IO芝麻开门

GATE.IO芝麻开门交易所(原比特儿交易所)是全球前10的交易所,新用户注册可免费领取空投,每月可得50-200U

点击注册 更多入口

更多交易所入口

一站式注册各大交易所、点击进入加密世界、永不失联,币安Binance/欧易OKX/GATE.IO芝麻开门/Bitget/抹茶MEXC/火币Huobi

点击进入 永不失联

前言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Web3时代也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Web3的理念是将互联网从中心化的控制下解救出来,实现更高效、安全、去中心化的网络环境,它不仅是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还给网络用户带来了更多的空间。Web2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Web3社交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社交媒体的中心化和审查问题,赋予了用户更多的自由,但也带来了挑战。

什么是 Web3 社交

Web3 代表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它是由用户创造、拥有并且能获得代币激励的新型网络模式,在 Web3 生态中,用户可以真正拥有自己的数据,并且在这个生态里的所有交易都受到加密技术的保护,用户无需只信任品牌背书,可以依赖确定的合约代码来严格执行协议。

Web3 的关键是去中心化的存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去中心化的网络社交。也就是说, Web3 是一种网络偏好,而 Web3 社交则是一种模式选择。在 Web2 网络环境中,用户的数据被中心化平台独占而不会分享数据。在 Web3 社交模式中,用户选择加入社交平台,并且可以选择加入的程度,即数据分享的程度。

Web3 社交平台将用户的数据和社交关系集中在链上,再加上对用户有吸引力的代币机制,最终为平台带来足够的受众。

Web2 社交 VS Web3 社交

Web2 社交平台的形态

Web2 社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 QQ、微信、TG 为代表的即时通讯社交,注重于点对点的沟通和交流,这类社交平台通过用户间的强联系来把用户留在社交平台;二是以微博、抖音、 Twitter 为代表的内容创作社交,注重展示和传播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这类社交平台通过内容将用户留在平台,但这类平台的内容生产主要是明星、大V、公众人物、 KOL 等,他们通过创作内容来和粉丝之间保持关系。

除了上述社交应用之外, Web2 社交应用还有一些其他模式,比如:以微商模式为代表的社交电商、以公众号模式为代表的社交资讯、以小程序游戏为代表的社交娱乐······目前 Web2 社交应用基本已经成熟,用户粘性很大,但对于 Web2 社交平台来说,各平台之间的数据和内容相对孤立,少数平台巨头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且平台收益并没有很公平的分配给用户和创作者,这就给 Web3 社交平台的出现带来了契机。

Web3 社交平台的挑战

Web3 主张去中心化、抗审查、数据上链、用户主权,基于这些特性, Web3 社交平台也对 Web2 社交平台造成了冲击。 Web3 平台中,数据不会被巨头垄断,而是由每个用户拥有,用户可以掌握自己的个人资料、用户关系和创作内容,并决定如何分享这些数据。这将使得创作者可以保留他们为平台创作内容的所有权,有利于用户的创作和网络内容的丰富。如果平台侵犯用户隐私、阻止内容访问甚至关闭用户账号,用户则可以将他们的社交图谱和内容移植到其他平台。

Web3 平台打破了传统社交平台的垄断局面,旨在实现更大程度的去中心化和创作自由。在这些平台上,用户拥有完全掌控自己数据的权利,同时确保数据的匿名性和安全性。从这个角度看, Web3 社交代表着一种潮流,冲击着当前的 Web2 时代。

如何实现 Web3 社交

尽管 Web2 存在着中心化、用户确权、数据隐私和利益分配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目前来看, Web2 的中心化服务对用户体验门槛较低,而且也相对比较顺畅,那么一个好的Web3社交产品要想打入市场应该如何实现?

  1. 增强产品体验。从产品体验角度来说, Web3 社交应用的使用门槛和社交体验应该不低于 Web2 的主流应用。目前来看, Web3 在社交产品体验上,并没有做出相对于 Web2 产品的革命性改进,加上目前 Web3 的一些进入壁垒,产品初期只局限于服务 Web3 活跃用户,单靠 Web3 的新理念最多是一波引流手段,而不能成为产品走向成功的决定因素, Web3 产品的内容分发及目标受众应该比 Web2 更有价值。
  2. 围绕 Web3 社交网络建立社交关系。从 Web3 的去中心化特性来说,用户基于钱包、化身绑定 NFT 身份,拥有数据自主权,可以跨社区跨平台进行内容互动,而用户的社交关系在所有平台上面都保持不变,围绕应用程序构建社交网络增强用户粘性。
  3. 为用户和创作者提供增值服务。 Web2 里已经有了粉丝经济,从 Web3 的金融特性来说, Web3 兴起于 DeFi,因此金融特性是社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 Web3 平台独特的代币机制,用户成为直接受益者,可以将自己的影响力金融化,付出的精力能够获得等值奖励,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彰显自己的价值。不过社交的本质是人,而不是金融,金融可以成为社交附属品,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

Web3 社交产品探索

对目前市面上 Web3 社交项目的分析,主要包括社交平台、内容创作平台、社交图谱。

(1)社交平台—— FaceDAO

FaceDAO 主打的 SoicalFi 概念,是一个去中心化社交平台,结合 DeFi 和社交的玩法,该平台允许用户自由地加入聊天、查看和浏览帖子,用户通过发帖、点赞、转发、评论,获得 $FACE 代币奖励。 FaceDAO 旨在打造属于社区用户驱动的平台,代币持有者可以参与 DAO 治理,决定参与的活动。

(2)内容创作平台—— Mirror

Mirror 是目前币圈最广为人知的社交产品,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内容发布平台,用户发布在 Mirror 上的内容,存储于 Arweave 链上,用户完全拥有自己发布的内容,同时可以将整篇文章内容铸造成 NFT ,喜欢文章的人可以直接 mint 并收藏该文的 NFT 来赞助作者,创作者在最初就拥有版权,并基于此获得经济支持。另外, Mirror 还提供很多新玩法,比如 Web3 订阅功能, Mirror 通过将订阅集中在 Web3 钱包上,加强粉丝和创作者之间建立社交联系。构建一个可以跨 Web3 使用的基于钱包的社区; ENS 支持的,可以将 ENS 名称链接到用户 Mirror 配置文件; DAO-native, Mirror 通过各种共同创作功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促进协作,支持 DAO 和多重签名。从 Mirror 陆续推出的功能来看, Mirror 不仅要做内容创作平台,更要成为 Web3 世界的基础工具,正如它的 slogan:在 Web3 上创建和连接您的世界。

(3 )社交图谱—— Lens Protocol

Lens Protocol 是由 Aave 官方基于 Polygon 链构建的一个可组合的无需许可去中心化社交图谱,它旨在使创作者能够拥有自己与社区之间的联系,该协议的设计核心是模块化概念,它就像是一个平台,项目方可以在它上面构建应用程序,这也是 Lens protocol 被称之为社交图谱的原因。 Lens 主要是一个类似于 Twitter 的社交软件,不同之处在于用户所有的内容和数据都会被记录在一个用户独有的 Profile NFT 上,创作者和用户通过 NFT 来拥有自己产生内容的所有权。目前已经给出的功能有:用户发布 Profile NFT、关注他人的 NFT、发布或点赞评论内容、分享内容以及收藏,基于 NFT,用户能更直接的分享与交易社交内容。

Web3 社交的未来

(1)Web3 社交的困境

目前 Web3 社交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挑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激励模式有待完善。 Web3 平台的用户获得收益的模式主要来自于创作内容的打赏和 X to laern ,这就有赖于平台的代币机制设计是否合理。

第二,能否有效地增强用户粘性。目前链上的社交行为还是受经济激励驱动,但是社交的初衷是基于用户试图与他人建立自然有效的联系。

第三,跨平台互动的难度。尽管 Web3 强调数据的共享和可组合性,但目前对于一个 DApp 来说,获取和使用其他协议创建的数据模型和算法的难度是很大的。这就更强调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第四,监管问题和权力能否真正的下放。去中心化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即如果信息无法审查,那么错误信息将更容易传播。然而,如果不能真正赋予用户权力,就无法创造一个更包容和多样化的社区。

(2)Web3 社交的未来趋势

首先, Web3 社交基础设施需要不断完善。在 Web3 社交协议层面,存储、内容分发、身份、信誉等方面的技术正在不断创新,使社交应用更加安全、稳定,并拥有高扩展性。随着 Web3 社交的逐渐发展, Web3 社交生态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

其次, Web3 社交平台功能越来越强,玩法越来越多。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不是一个产品就能满足所有的需求,而是打破信息控制,通过不断优化本平台的功能,将 NFT 和 Token 的属性与社交属性更紧密的结合,将本平台的功能和其他平台的功能更紧密的结合,建立更公平高效的 Web3 社交网络。

最后,内容价值要回归用户。 Web3 社交的理念就是解决用户与平台之间不平等的价值归属问题。因此, Web3 社交产品要帮助用户和创作者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激励系统,让用户享受到社交的价值。

结论

Web3 社交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数据所有权范式,为用户提供了直接访问的权利,这个转变对于未来的隐私至关重要。不仅如此, Web3 社交通过特有的代币化模式吸引创作者加入,使社交的范围更加多样化。尽管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它创造的新交互场景和新型社交关系还是值得我们未来关注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