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在这几天,加密货币市场上 BTC 的价格跌破 1.6 万美元,虽然很快又上涨回到 1.6 万美元的价格区间,但反复的价格变动,还是令很多投资者对整个市场抱持着谨慎态度。1.5 万美元的价位区间,是近几年来 BTC 价格相对最低点,尤其同 2021 年突破 7 万美元的历史高位比起来,整体的情况显得十分惨淡。受到波及的不仅仅是投资者,许多从事 BTC 挖矿事业的矿工以及矿商们同样受到了影响严重。
市场表现不佳,挖矿不再热门
而站在市场寒冬的当下,回顾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关于挖矿的产业变迁时,我们能够注意到许多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正在再次上演。
币价崩盘、矿难产生、产业迁移,这些围绕各类加密货上演的景象对许多人并不陌生。BTC 作为加密货币中最早、也具代表性的币种,从诞生起它的价格就同市场的繁荣与否相互挂钩了,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中一直如此。
所以,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BTC 挖矿的诞生与发展,以及近年来在它身上发生的剧烈的产业变迁。通过回顾这些来为当下市场就 BTC 的价格与趋势来寻找一些答案,希望通过阅读本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裨益。
什么是 BTC 挖矿?
关于 BTC 挖矿是什么,首先需要清楚一个概念,以 BTC 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是在 2008 年之后诞生的,围绕其整体的经济模式所构建起了一整套算法系统,需要通过计算的方式来获得 BTC,这种获取 BTC 的方式被形象地称为“挖矿”。
挖矿:一种借由贡献设备资源,获得代币奖励的行为
通过挖矿可以获取更多的加密货币,并不仅限于 BTC,只是 BTC 的挖矿是世界上最早针对加密货币的获取方式。而用于挖矿的机器,一般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专项的挖矿计算机,优先计算出准确答案,便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加密货币奖励,从而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流通来获取收益。
BTC 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
在这其中,BTC 采用了 PoW,即工作量证明的共识机制来保证区块链的一致性以及防篡改特性。也正是因为基于 PoW 的机制,才会衍生出 BTC 挖矿所涉及到的数学计算问题,即我们所熟知的算力。PoW 为参与 BTC 的网络在节点上提供相应的问题,人们通过计算机设备所产生的算力参与问题的解答,这个过程便被称之为“挖矿”。
所以,所谓的“挖矿”更多的是对这种行为的形容,并不真的是需要带着工具前往矿厂进行实地劳作。而挖矿可以获取一定收益,通常情况下矿工挖矿的过程就是通过运行 BTC 节点,同步历史账本,将最新交易记录到账本内,并获得 BTC 区块奖励的一个过程。
支撑这个过程的基础便是 PoW 机制,由于 BTC 对整个加密市场的影响,PoW 机制也成为了各类主流币种的共识机制之一。
矿工为获得 BTC 奖励贡献设备
对 BTC 来说,矿工通过挖矿维持 BTC 的产出并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对矿工而言,通过挖矿可以获得 BTC 奖励。
而在 BTC 的挖矿机制下,所用的矿机相当于大脑,而挖矿的快慢取决于计算过程的快慢,即矿机自身的算力,挖矿需要支付交易手续费的成本费,以及运行矿机所耗费的电力费用。而具体的成本费用则是由市场和交易占用字节数来计算的,算力越高,耗费的成本越大,产出 BTC 的速度也就越快。
为什么会有挖矿?
在加密货币市场上,其实不只是 BTC,许多币种同样采取基于 PoW 机制的挖矿模式,这一模式究其根本确实是 BTC 之父——中本聪首先将其应用在加密货币之中的。
那么,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套挖矿机制呢?其实是中本聪为了解决传统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由于大多数法定货币都是基于国家信用背书的方式发行的,不仅存在增发与贬值问题,甚至货币相关政策也都受到政府与机构等非市场因素的较大影响。
去中心化系统中,需有共同维持网络安全的激励机制
BTC 的创立更多是旨在建立一个去中心化无主权的点对点支付网络,而它的挖矿模式更多是在其中利用去中心化技术来保障 BTC 的释放以及价值投入。在刨除了政府、银行和机构等第三方中心化组织的干预后,货币的流通与使用以交易的形式实现了点对点的去中心化网络。
并且由于 PoW 机制的运作,每次交易都会被记录在全网的各个节点中,最早计算出 PoW 所提供的问题答案的节点就拥有了首次记账权,可以获得 BTC 形式的区块奖励。这便是 BTC 网络对参与节点的矿工的激励模式,可以简单类比为解题奖励的形式。
而基于去中心化网络的特性,每次节点奖励都会被记录在所有节点内,BTC 的这一挖矿模式在安全性上已经优于传统金融体系太多了,并且用户对于 PoW 机制的共识,也使得这套体系能够在一定的效率下保持运转。
每个节点都可以对应到一个算力集中的矿工,他们不仅仅是淘金者,同时也充当着 BTC 挖矿体系的规则维护者,节点也多,意味着每次关于 BTC 的交易就会得到越多的节点记录,相应的整个体系也更加稳定。
BTC 挖矿如何运作?什么是减半机制?
在 PoW 的机制下,需要各个节点上的算力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计算中来,因此BTC 挖矿的运作模式可以概括为组建矿机、设置节点、贡献算力、奖励结算这四个先后过程。
同它精妙的 PoW 的机制以及节点模式相比,BTC 的挖矿具体到运作层面就显得相对简单粗暴很多了。
BTC 诞生之初,容易获得更多奖励
在互联网上,总会看到一些关于 BTC 的趣闻,譬如世界上最早的 BTC 实物交易是一位程序员用 1 万枚 BTC 购买了两份披萨,还有一位英国的程序员遗失了一块存有 5 万枚 BTC 密匙的硬盘。
相信稍微对加密货币有了解的人,能明白这些新闻背后的信息,在 BTC 诞生早期,依靠个人电脑便可参与挖矿,并且能够获得的 BTC 奖励数量放在今天来看十分丰厚。
不仅仅是 BTC,随着加密市场在这十余年间的猛烈扩张,各类主流加密货币的挖矿都已经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算力堆叠与竞赛。
矿机:成为贡献算力资源的节点设备
用于挖矿的设备一般被称为矿机,为节点提供相应的算力。
而挖矿的快慢取决于计算过程的快慢,即矿机自身的算力,挖矿需要支付交易手续费的成本费,以及运行矿机所耗费的电力费用。具体的成本费用则是由市场和交易占用字节数来计算的,算力越高,耗费的成本越大,产出 BTC 的速度也就越快。
其实按照 PoW 的机制,BTC 永远不存在被挖光的可能性,但如果不计成本地去堆叠算力,BTC 的流通将无可避免出现过剩的情况,这是不考虑外部市场对于它的使用需求的情况下。而一个科学的货币模型自然也是要考虑到通胀与通缩相关的问题的,不然挖矿对于货币本身的价值影响将变得难以控制。
减半机制:固定供给、限制通胀的经济模型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中本聪在设计 BTC 时,便为这套体系加入了一个抑制机制——减半机制。
根据 BTC 的设计,每 10 分钟可以产生一个交易记录块。最初每生产一个交易记录块,会有 50 个 BTC 的奖励,因此最初每天会有 7200 个 BTC 产生,但每 4 年会减半,最终系统中只能有 2100 万个,直到节点奖励完毕。
当然这不是说这套机制对于参与挖矿的节点矿工们来说是多么有益。相反,BTC 每 4 年一次的减半机制对从业者和市场的影响非常大。自 BTC 诞生至今,它的减半机制已经生效了三次,分别是 2012 年 11 月、2016 年 7 月以及 2020 年 5 月。
每当 BTC 的减半机制生效时,由于各类杠杆合约的影响,使得 BTC 减半机制生效带来的冲击便是价格下跌,市场信息受到打击。当然每次减半后随着新一轮资本以及算力的入场,很快便能够上涨并超过减半前的价格高位。
唯独例外的是发生在 2020 年的那次减半,由于 BTC 总额的 87.5% 已经被开采并用于市场流通,加之年通胀率已经从 4% 降低至 2%,首次低于许多法定货币的年通胀率,反而对 BTC 的价格影响不大。
后续发生在 2022 年的价格大崩盘则是由于加密市场中其他加密货币崩盘所带来的冲击影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 BTC 对于投资者们不再是少数可选择的加密资产了,加密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自然也会面临各种困难,但它们是暂时的,这也是几次 BTC 减半机制所带来的启示。
从个体户到大型矿场,BTC 挖矿设备的军备竞赛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在关于算力的投入与堆叠方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BTC 挖矿的门槛已经变得不再适合于普通矿工了。
挖矿成热门生意,个体参与门槛高
在 BTC 挖矿成为热门行业后,绝大多数用户接触到加密货币时,不仅是 BTC,连带着其他的主流加密货币的挖矿基本都已经不是个人用户所能直接参与的了,挖矿作为一门生意基本被矿商垄断,普通个人用户想要参与,大部分都是以远程设置节点贡献算力按比例分成的形式来获取收益,或者是租用矿商的算力进行挖矿,这些方式的成本其实并不友好。
带来这种变化的,一方面是由于 BTC 本身的稀缺性,以及随着时间增加奖励降低的机制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 BTC 承接了一般等价物的属性,其价格愈发高昂造成的。
在早期参与挖矿的人较少时,挖出 BTC 很容易,但由于人人皆可参与其中的低门槛,很快便掀起了挖矿的热潮。
随着 BTC 和整个加密行业的发展,参与挖矿的人越来越多,用于挖矿的矿机装备竞赛也愈演愈烈,BTC 的挖掘难度变得越来越大了。这是 PoW 机制在整体模式中发挥作用的结果。
技术进步,算力竞争,矿机规格年年攀升
普通的个人电脑也很快开始满足不了挖矿的需求了,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矿机的算力也在进步,专业的矿机纷纷涌现。曾有一段时间,普通的个人电脑用户居然在市面上买不到 CPU,相应的显卡价格也居高不下甚至一卡难求。而这几年科技一直突飞猛进,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对数字货币的认可,竞争已经变得愈发激烈,云算力也被应用在了矿机领域内,技术的进步使得挖矿变得更加大众化。但相对的,BTC 挖矿的收益与之前比较,已经降低了许多,可以说最佳的红利期已经过去,尤其是对个人用户来说。
但总体来说,对于 BTC 挖矿的军事竞赛,由于其体量规模覆盖到全球,对硬件设备提升对推动效应十分明显。并且不仅仅是围绕 BTC 开展挖矿,各类主流加密货币的挖矿也成了热门,对整个加密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行业也逐渐形成了矿商、交易所以及项目方三类服务于各类型投资者的规范格局。
从个体户到大型矿场,围绕 BTC 挖矿展开的军备竞赛,可以说是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的又一次产能大爆发。
算力迁移的变化以及影响
在 BTC 的价格一路上涨,以及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大扩张的进程中,来自不同国家的矿工与矿商们纷纷投入到这场淘金热中去,在 2016 年后,来自中国的从业者们逐渐占据了主要的算力来源比例,并在 2019 年达到了巅峰,为全世界所有的 BTC 挖矿贡献了高达 70% 的算力,一度为全球之最。与之相对的,挖矿产业的布局也多集中在了中国境内。
如果这个产业格局能够稳定地发展下去,或许今天来自中国的加密行业从业者会有更多的职业选择。但这一切都在近两年的时间中发生了改变。
中国下挖矿禁令,算力占比迅速下降
一些来自于中国政府的官员们所达成的意见作为政策性文件被用于境内的挖矿产业,最早的信息从 2020 年开始就渐渐为人们所了解。中国政府开始禁止加密货币挖矿的产业在境内存在,从早期针对大型矿商到后续直接对个体矿工全部采取了严厉的禁止措施。从电力供应到互联网地址,几乎是全面的禁绝,这使得中国境内的挖矿产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于是,一场由政府主导的人为“矿难”出现了,多数从事挖矿产业的中国矿商与矿工们纷纷将设备和人员迁移至境外。这个时间持续了一年左右,期间伴随着大量的矿场断电断网等社会新闻的发生,一场影响了全球加密市场的算力迁移就这么发生了,我们之中的许多人都是这场风波中的亲历者。
算力迁移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中国境内目前尚有一部分挖矿产业未迁移至海外。但中国的挖矿产业为全球提供的算力贡献已经从 2019 年最高的 70% 左右降低至 2022 年的 20% 左右。与之相对的,许多中国的矿场迁移到了中亚国家,譬如哈萨克斯坦,目前该国的算力在全球占比已经与中国相差无几。
发生在近两年的算力迁移看成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产业变动,受其影响,全球的加密货币供应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价格波动。但好在后续非中国境内的矿商与矿工们很快弥补了产业空缺,将这次矿难的影响控制在了一定范围内。
BTC 矿工现状
和发生在中国的算力迁移事件比起来,对 BTC 矿工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在 2022 年到来的熊市。BTC 价格断崖式的下跌,一些矿商维系矿场设施运转的成本甚至高过所开采的 BTC 的市价,已经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这对熊市里的从业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更加糟糕的是,BTC 在经历了三轮的减半机制后,本身的开采难度已经变得非常高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之前的牛市中,BTC 本身的高价位还让矿商们看得到一定的收益,但价格的崩塌使得 BTC “矿难”进一步加剧了。最新的矿机 S19 XP Hyd 的回本期甚至达到了 20 年之久,其他大多数主流的矿机所获收益基本已经达到了关机价。
总结
BTC 挖矿的机制自诞生起便是一种巨大的创新,它使得点对点的支付网络成为了现实。而 BTC 在经历 14 年的发展后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去中心化的无主权货币愿景更是积累了一批忠实的信仰者。不过 BTC 的整体网络和 PoW 共识机制其实仍采用了上个时代的遗物。
譬如 PoW 本身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提出来的,而 BTC 挖矿产业所伴随的低效、耗能过高的缺点也一直为人所诟病。行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节点门槛已经从最初人人皆可参与的方式,到现在必须拥有专业的挖矿设备才能与之竞争,并且收益并不见得很友好。
至于算力的迁移、熊市中从事挖矿所面临的风险与压力,也使得 BTC 挖矿不再是个人人皆能参与的游戏。